摘要註: |
臺灣崩壞中的高教, 到最後究竟會留下什麼? 當大學停招、停辦、退場之後, 當年英姿風發的創辦人, 如今孤伶伶的立在荒煙蔓草之中。「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? 」「教育最後到底留下什麼? 」就在台北101煙火跨入2019年的第二天, 位在台北木柵的私立世新大學召開校務會議, 會中校方強行表決通過「社會發展研究所停招案」, 消息一出, 學界及社運圈一片譁然, 紛紛發起連署活動。為了相挺老朋友, 同時探究台灣私校亂象的根源, 李惠仁導演報考即將被停招的社發所, 透過參與觀察的拍攝手法, 本片除忠實紀錄「預警學校」的掙扎、「專案輔導學校」最後的旅程, 同時也取得了珍貴的「覺書」--私立學校的創設契約書, 這份契約書也讓大家見識到, 原來, 多數的私立學校創設的初衷, 不是「捐資興學」而是「投資興學」。1974年10月14日, 政府公布<<私立學校法>>, 法律明訂私立學校屬「捐資興學」而非「投資興學」, 法律明文規定辦學校就必須成立財團法人; 而財團法人就是公益法人, 從來就不是以營利為「設立目的」。因此, 私人捐資興學的「公益性」根本無庸置疑, 只不過, 很多人都「忘」了。2020年5月2日, 當我們再度拜訪停辦3個月的南榮科技大學, 創辦人的銅像被小鳥拉了滿頭的屎、走廊成堆的垃圾同樣無人清理; 教職員早已完全清空, 一個不留, 只有校狗「小黑」沒地方去, 依舊盡責的 汪 汪 汪。 |